您好,欢迎来到南宁国际香料中心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

当前位置: 国网香料> 信息中心> 中心动态> 正文

我国八角产业现状、加工及贸易简析

时间:2023-07-27 17:08:21 来源:

八角,又称大料、八角茴香、大茴香等,其树冠多呈塔型或椭圆形,是南方珍贵经济林树种之一。中国是八角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主要生长在气候温暖、湿润的热点地区。

1690449894960078406.png
图源:千图网会员


作为经济性作物,八角可谓一身是宝,是药食两用的中药材之一,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中八角干果和茴油是八角的两种主要产品。人们俗称的八角是指八角干果,茴油也称作八角油,是从八角的果实或枝叶中提取到的一种香料,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随着我国林业部门对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八角作为一种新型经济作物受到关注,具有辽阔的经济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01
八角产业概述

八角的生长条件较为苛刻,对空气湿度、环境温度、日照时间、土壤地形等都有一定要求。由于苛刻的生长环境,八角的产量在世界范围内一直不高。生产八角的几个东南亚热带国家一般很少将八角进行大量的出口,绝大部分的八角产物都在国内市场进行贸易。由于八角具有生长时间较短且经济效益较高等特性,其生产状况一直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

我国八角资源占世界八角资源总量的85%以上,是世界上唯一能大规模生产和提供八角资源的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八角种植规模开始高速增长,到2005年前后八角新造林规模发展达到高峰。之后受八角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和持续低迷以及速生用材树种短期经济利益的冲击,八角新造林只有零星发展,八角资源规模化扩张停滞,八角林面积趋于稳定,目前八角林基本为15年生以上的成熟老林,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处于中低水平。

1690449866970003259.jpg
图源:千图网会员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八角总面积47.27万公顷,八角干果产量约20.69万吨,以果实和枝叶利用为主。近年来,我国八角新造林延续停滞发展的基本态势,八角林面积和产量水平维持稳定,与2012年资源量相当。

2017年以来八角价格持续上升,产区林农又兴起八角新造林,但仍属于零星小规模种植。当前各地林农、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推进八角低产林改造,八角整体产量水平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得到明显提升,八角资源供应量逐渐增多。

国内八角的产地主要以云南和广西为主,其中广西八角栽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国内的85%和97%,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每隔5~6年会出现一次丰产,大年与小年之间的产量差距可达数倍之高。

气候、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八角的年产量出现变化,具体来说,由于八角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倘若遇到个别风霜年份,八角的实际产量和产物质量会大打折扣。

一方面,很多地方对于八角的种植缺乏管理,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比如对于八角树每年的修枝剪叶工作,能防止旁枝的生长发育,使树往高处生长,减少因为树枝吸收过多养分导致果实干瘪等情况。

另一方面,八角的落花落果是影响其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八角着花之后,树木内营养物质的分配不均衡导致落花落果现象的产生。自1995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八角产物的对外贸易,其主要出口地区为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等,每年八角茴油平均出口量大于600吨,1999年八角出口量甚至达到了800吨。

1690449848140090936.jpg
图源:千图网会员

八角主要利用部位为果实和枝叶,干燥果实一般作为大宗香料,可直接用于炖、煮、腌、卤、泡等各种烹饪,也可加工成五香调味粉。自古以来八角果还作为一种中药材,有健胃、驱风、镇痛、调中理气、祛寒湿,治疗消化不良和神经衰弱等多种功效。

八角果、叶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经过提取挥发油获得产品茴油,茴油经过进一步分离加工和提纯获得各种成分,包括茴香脑、茴香醛、草蒿脑等,这些成分在食品工业上通常用于调制各种食品香精,在日化用品工业上作为香水、香皂、牙膏等产品的加香剂。

八角还含有具有抑菌、升高白细胞、镇痛等作用的各种有效成分,如茴香醚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和致敏作用。莽草酸是近年来被实践证明最具制药价值的八角有效成分之一,从八角果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临床上有效防治流感病毒药物“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重要原料。八角生产剩余物还可应用于生产饲料添加剂,具有食欲刺激、促进生长和抑制细菌等作用。

目前我国八角资源大约95%用于食品、日化用品等行业,5%用于医药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八角的利用价值和应用领域有望被更多地挖掘和开发。


02
八角主要分布地区

八角适宜生长在北纬21°~26°、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原产于广西西南部的防城、上思、宁明、龙州、凭祥、德保等地,之后随着人工栽培的兴起,八角种植逐渐往其它地方引种扩展。

经近千年发展至今,八角资源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次之,广东第三,江西、四川、贵州、湖南、福建等省也有少量种植;广西、云南和广东的八角分布属于产业化规模种植发展,而其它省份属于零星小面积引种栽培试验。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适宜八角种植的气候条件,拥有较强的地理环境优势,其八角种植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85%以上,年产量也位居全国第一,素有“世界八角之乡”的美称。

广东西部八角种植面积约0.4万公顷,主要分布在茂名市宜信市东北部,其中以思贺镇分布最集中。

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统计数据,广西现有八角种植面积36.5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7个设区市24个县(市、区),分布面积最大为百色市9.0万公顷,其后依次是梧州市5.6万公顷、崇左市4.6万公顷、防城港市3.9万公顷、来宾市2.9万公顷、钦州市2.5万公顷、玉林市2.1万公顷;

县域八角种植面积超过2.0万公顷的有防城、那坡、扶绥、金秀、德保、藤县、浦北7个县区,1~2万公顷之间的有凌云、右江、北流、苍梧、容县、田林、凤山、乐业8个县区,0.5~1万公顷的有上林等10个县区。种植主体多为集体或农户,约占八角总面积的85%,而国有单位、企业的八角种植面积仅占15%左右,主要分布在六万、派阳山、雅长等国有大型林场,如位于广西玉林福绵区的六万林场依托六万大山优越的地理条件,发展八角林面积达0.4万公顷。

1690449807163080428.jpg
图源:千图网会员

云南是我国八角种植面积第二大省,全省八角种植面积约6.76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富宁、广南、西畴、屏边和绿春等地区,其中富宁县分布最多,全县八角面积4.4万公顷,成为云南省的八角核心产区。

江西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广西引种八角,在南部山区的上犹、崇义、全南、龙南、大余等县进行驯化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八角也适合在江西南部山区发展。

四川泸县石岗林场也曾成功引种八角,证明八角在适宜的区域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

国外越南北部的凉山、广宁、高平和北干等毗邻中国地区也广泛种植八角,面积约5万公顷。泰国、印度尼西亚、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也有少量种植。

从上面的产区分布可以看出,我国八角种植面积和年产量虽位居世界首位,产业发展良好,但缺乏全国性的八角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八角区域布局规划只停留在以省或自治区为单位,缺乏全国性的规划,而且多以八角的气候生态特性为依据来开展八角种植区进行气候区划,没有从栽培产量、产品质量、病虫害发生的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更没有系统地突出我国八角优势区域所在。


03
八角主要产品及加工技术

目前,八角产品有初级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其中初级产品主要是八角干果和茴油,深加工产品包括茴香脑、草蒿脑、茴香醛、莽草酸和八角油树脂等产品

一、八角干果

八角干果是指八角鲜果经过脱青、晒干或烘干获得的干燥八角果实,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主要、最大宗流通和消费的八角产品。八角干果大部分直接整果使用或者粉碎后与其它香料调配用作餐饮香调料,少部分用作中药材或进行深加工。

长期以来,我国八角干果加工缺乏机械化设备和工艺,一直沿袭农户分散、小作坊加工模式为主,主要采用直接晒干、杀青晒干、柴火烘干、简易土炕烘干等传统技术。
1690449771262005516.jpg
图源:千图网会员


杀青晒干方法具有生产成本低、干果色泽好等优点,是当前产区群众普遍使用的干燥加工方法,缺点是过分依赖天气、人工和大型晒场等条件,如果干燥不及时,容易造成八角发霉,影响外观及食用安全性,而且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工效低。

近年来,一些加工企业尝试采用大型、自动化机械设备进行规模化八角烘干加工,生产效率提高,但也面临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去克服和解决,比如如何保持和提高八角干果产品颜色、外观和内在品质。

二、茴油

八角果、叶可提取茴油,鲜叶得率约1%,干果得率6%~10%,主要成分为茴脑,占85%~90%。茴油提取加工是近几十年来我国八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广西的德保、那坡等地有利用八角枝叶蒸馏茴油的生产传统。

目前,八角茴油提取技术已较成熟,但生产上仍以小作坊为主,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规模小、得率低、能耗大、质量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八角资源浪费。少数企业采用较为先进的大型茴油蒸馏设备,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茴油产品质量,但投资较大,且如果应用枝叶提取茴油的运输成本较高。为

三、茴油精深加工产品

利用茴油进行精深加工,可获得一系列具有重要用途的深加工产品,包括茴油精馏分离出茴脑、草蒿脑和芳樟醇等单离产品,以及以茴脑合成茴香醛、茴香腈和覆盆子酮等系列产品。这类精深加工生产,一般由技术水平较高、拥有专门生产线的大型企业来完成,茴油原料从农户收购或者自行加工生产。

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八角精深加工技术获得了显著进步,科研机构和加工企业采用单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等先进技术加工获得优质深加工产品,还开发出精深加工合成技术,开发附加值更高的八角香料新产品。以天然八角茴脑为原料制备茴香醛技术日趋成熟,包括传统化学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电氧化法等茴香醛制备技术。

四、莽草酸

八角果实含莽草酸可达11.57%,经过提取和分离纯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莽草酸产品。莽草酸在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中具有重要作用,因而莽草酸是倍受行业关注和重点开发的八角深加工产品之一。

当前,八角莽草酸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工艺已较成熟。莽草酸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浸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增加微波辅助提取、超声波辅助萃取、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等。莽草酸的分离、纯化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硅胶柱层析法、分子印迹分离法和毛细管电泳法等。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莽草酸提取技术和设备。

1690449738277060620.jpg
图源:千图网会员

五、八角油树脂

八角油树脂是由芳香油、脂肪油及树脂物质组成的混合体,含有八角的芳香成分、辛香味成分、脂肪油等有效成分。就食品调味而言,与提取的八角精油相比,八角油树脂具有香气和口味比较平衡、口感比较丰满和完整等诸多优点。因而八角油树脂广泛应用于肉类制品、调味品、软饮料、冷饮、糖果以及面包、蛋糕等食品加工业,国内外市场消费量逐年增加。

由于八角油树脂是一种黏稠状液体,为了便于消费者分散使用和具备耐储存特性,人们把微胶囊技术应用到八角油树脂产品的制备当中,生产出八角油树脂的粉末状微胶囊颗粒。

经过多年发展,八角油树脂提取技术工艺已较为成熟,一般以溶剂萃取法生产,常用的溶剂有乙醇、丙酮、石油醚、超临界CO2等,许多研究表明超临界CO2是提取八角油树脂最理想的新型溶剂。


04
我国八角产业贸易现状

一、国内八角市场贸易现状

八角是一种经济效益很强的经济作物,是我国一种独特珍稀的产物,目前我国八角贸易市场前景良好。国内每年八角干果需求量大约是30000吨,而八角销售市场主要在北方,其中90%以上用作香料(烹饪调味料、香水用料),剩下较少一部分被用作中医药材。不仅如此,我国目前对于八角茴油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每年对于油的需求量达到800吨以上。

近几年八角干果的价格在30~50元/kg,自2000年开始,价格波动较大,且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目前八角茴油的价格在6万~9万元/吨,而最初的八角茴油价格在10万元/吨左右。

随着八角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区的大面积种植,2001年八角茴油价格下降到5万~6万元/吨。

随着近几年国内形势的发展,对于八角干果的需求也正逐步增加,其作为香料也是餐饮业中不可或缺的调味佐料,餐饮行业的发展必会增大对八角茴香的需求。

二、国际贸易市场分析

八角的国际贸易出口产品主要为八角干果与八角茴油。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数据显示,八角茴油和八角干果的国际贸易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1995年开始,我国对欧洲、非洲的八角干果出口量一直保持在2500~3000吨之间,随着近两年国际贸易形势的变化,出口量一度跌倒1300~1600吨。

总的来说,八角干果的国际销售产量近两年正逐步降低,八角干果市场逐渐走向饱和状态。

我国国际贸易出口的八角茴油年均出口量在500~800吨,由于八角茴油具有较广泛的价值,国际市场对于八角茴油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国内市场需求量有限。我国自2000年开始减少了八角茴油在国内市场的贸易,增大了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对八角茴油的出口量,也就是说,八角茴油在目前国际市场上发展空间巨大,前景良好。

内容综合自:
八角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黄丽娟.那坡县林业局.种子科技)
八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广西宁明县为例(赵丽滨.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农学报)
八角特色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发展现状(黄开顺,黎贵卿,安家成,李开祥.生物质化学工程)
广西八角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韦莹,闭洪峰.南方农业)
我国八角产业优势区域布局及发展刍议(高传友,刘永华,李开祥,崔勇,梁文汇.广西农学报)
云南八角生产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其对策(韩明跃,宁德鲁.西部林业科学)

关于八角,或者说大料,想必国内朋友们都很熟悉了,它是一种大宗、易得、不贵的食用香调料。广西年产八角干果20万吨左右,大大小小老板收购八角生果后,都转手归集到南宁、梧州、藤县、玉林、崇左、百色等几大八角集散中心,再经过店内筛选、分级与包装,最后大车大车的运输到山东、河北、山西等西北、华北、东北市场,进入当地香料市场或者超市,流通到广大百姓手中,成为佳肴必备香料,少部分还出口国外。

这是我国八角生产的基本常态,年年如此,看上去八角很畅销,不愁卖,产业效益理应不错。然而,目前八角产业看起来还是低效低值产业,八角干果价格连年陷入低谷,高价年份难得一遇,八角林农少不了怨声叹气,想要从自家的几十亩八角林获得正常、稳定的收入,真是不易,对八角种植可以说是又爱又恨。
640 (11).jpg

八角树枝上八角硕果累累

人们所认识的八角,认为主要就是餐桌上的大香料。
八角内所含有的挥发性芳香成分,具有极大的物质渗透能力。也许大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人携带几斤新晒干的大红八角坐上了车厢,虽然他用了两层塑料袋把八角包裹得严严实实,但车厢里的旅客们依然会闻到浓郁而特别的八角香味,于是大家都认为,他应该是携带了八角大料。从这可以说明八角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香料之王。炖肉时,把八角果或者八角粉一起入锅炖上一些时间,八角香味充分融入肉内,肉更加醇香而美味。如果离开八角去腥、提味功效,一些菜肴便是逊色不少。

八角大料的消费市场主要在北方,正是有市场老板看中了这一点,山东的香料集散批发市场才会应运而生,使山东成为我国最大的八角大料批发和消费市场,而广西只是八角原料的原产地,是个进货源头,每年来广西收购八角的最大老板们,多数是北方老板,而广西的本地众多小老板们,也非常乐意从农户收购八角,转手卖给北方来的老板。

北方居住的家庭不仅在节日喜宴上大量使用八角,家里日常便饭都需要八角作为调料。我在南宁工作的一些同事,他们来自河北、山东等北方地区,来到南宁后,见着八角多了,甚至平时炒大白菜都喜欢放八角,无非就是喜欢八角的味道。他们来到广西,值得高兴的一点就是八角太多了,以前在北方老家,想要购买到优质八角,还需要去市场淘购。现在广西,出差到八角产地随便就可以买到优质的八角,逢年过节,还可以带上一些八角回老家,除了留些家里备用,其余作为礼物送给亲戚,绝对是个好主意。
640 (10).jpg
防城区那良镇某香料收购站正在晾晒八角

02


除了餐桌上的香料,八角其实还有很多用途,你了解到吗?

八角果实、枝叶可以蒸馏出茴香油,茴香油还可以进一步提取茴香脑、茴香醛、草蒿脑等单离产品,广泛用于甜香酒、啤酒等食品工业,以及牙膏、香皂和化妆品香精。许多人也因此疑问了,八角果那么好,直接作为香料不是更好,舍不得拿去蒸油然后废掉。其实,就目前的八角产量,拿出三级品的八角次品,用来蒸油未尝不可。八角茴香油还可以做肉制品、果蔬的防腐剂和保鲜剂。八角粉还可作为养殖业的天然饲料添加剂,促进禽畜健康、提高食欲和肉类品质。国内在这些领域的应用,大多处于研究、试验、试用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化应用。八角干果也是我国常见的传统中药,但相对于我国八角产量,药用八角干果也算是少量的,一般药铺也就保持存货几十公斤即可,多了存放太久也容易发霉变质。纵观整个八角市场,我国八角产业仍然处于干果香料独大一面的状态。

从八角果实还可以提取莽草酸。莽草酸是生产抗感冒药“达菲”的主要原料。“达菲”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猪流感药物,目前是抗对人类威胁最大的H5N1、H1N1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药物。目前公认莽草酸主要取自八角和野生莽草(毒八角),八角果含莽草酸8%-13%,除毒八角莽草酸含量比它高些外,到目前还没有发观有潜在规模生产莽草酸价值的植物。目前,我国生产的莽草酸主要用于出口。
640 (9).jpg
足干的八角干果

03


八角价格连年低迷,是林农的一大痛处。

以广西为例,从1990年开始,八角价格一路攀升,1990年干果6.5元/公斤,到了2001年干果价格高达95-120元/公斤。看着八角行情大好,农民开始大量种植八角,进入2010年以后许多八角林开始投产,八角供应量增加,八角价格明显回落,而且陷入连年低谷不得价,农民苦不堪言,有的甚至对八角失去了希望,砍伐八角林改种作物常有发生。可以说,眼看着辛苦种起来的八角林,有了产量,价格却连年低迷,人工费攀升,采摘即意味着亏本,这种情况对农民来说无疑是个痛处。

目前广西八角林仍有36万公顷之多,2017年以前八角价格持续低迷近十年,在2018年、2019年价格涨到生果5元/斤左右,农民又开始逐露喜颜,八角又开始赚钱了,大家喜奔相告,又纷纷开始管护八角林了。其实,八角价格受八角产量的影响是巨大的。近两年八角价格上涨,跟八角产量减少有关,需求常在,而产量少了,市场规律价格上涨是定律。2008年以来,大面积八角林长期疏于管护,林分长势衰退,病虫害加剧,导致近几年八角产量减少是必然。如果广西全部36万公顷八角林都处于高产稳产的理想状态,八角价格能否持续高昂还是个问题。
640 (8).jpg
玉林香料市场内,工人进行八角筛选与包装

04


既要做好餐桌香料,更要做大综合利用,才是今后八角产业的出路。


八角产量影响八角价格,价格与产量多呈负相关。近两年来八角价格上涨,许多农户为了提高产量又开始管护八角林,按照管护作业后一般第三年见效的规律,两三年后八角总体产量提升,到时价格下跌是大概率。那么有人就会发出疑问,如何在产量提升情况下,还能保持价格高昂?这是市场供需规律,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我国八角产业还停留在以餐桌上的廉价香料为主打的传统状态,而人口消费规模就这么多,八角产量提升,用途过于单一,产能过盛,供大于求,价格必然难以维持在高位,届时只有少部分懂得节本增效经营的农户才会赚到钱。因此,八角产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做大餐桌香料之外的综合利用才是出路。通过茴油单离精深加工、莽草酸提取、防腐保鲜剂、饲料添加剂以及其他日化用品香精等产品开发利用,丰富八角产品类型,延长产业链,有效消化掉一部分八角产量,供需才趋于平衡,八角价格才能稳定可持续,在这种状态下,八角市场将更加健康而成熟。

八角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利用,只能依靠市场资本关注和企业运作。广西目前有关八角加工企业约20家,但多数以八角干果初级产品加工和包装、茴油蒸馏为主,依然属于八角初级加工而非精深加工,只有少数龙头企业做到了精深加工和利用。例如万山香料公司算是比较老牌的八角莽草酸生产企业,2017年建成投产的六万山生物科技公司也是致力于莽草酸和八角综合加工利用。2018年藤县古龙镇有深圳某公司入驻,投资建立八角深加工厂,目标也是开发莽草酸产品等医药中间体。

社会资本已关注到了八角精深加工的潜力和市场前景,纷纷立项八角精深加工项目,但今后几年内八角产业以初级产品为主的态势仍难以改变。据统计,2010-2017年,全广西八角原材料用于企业精深加工的八角干果仅为7万吨,仅占全区八角干果总量6%左右,其他原料仍以干果初级产品为主,八角产品94%左右仍以干果的形式流向市场,附加值不高。八角每年都有一定量出口国外,法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廉价从我国进口八角干果和茴油,再进行深加工利用,获得了巨大利润。
640 (7).jpg
玉林香料市场内,已包装好的八角干果等待装车

按照目前大面积的八角林保有量,如果八角产业未能成功升级到高度的综合加工利用的产业生态,即仍然以干果香料产品为主的初级利用市场,则八角价格波动大、连年价格低迷仍将是常态。当然有这种可能,由于部分八角林常年未得到管护,加上病虫害侵袭,八角林自然消失掉,剩下的林分属于八角高产林、精品林,林子变少了,八角总产量下降,供小于求,八角价格自然会陡然上升,农民就会受益。但要达到这种效果,估计不会很快出现,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对于八角种植户来说,就看谁能笑到最后。